第三十二章 朱批亲审

李若琏的眉毛轻轻一挑,脸上迅速展开一抹热情的笑容,宛如春日暖阳下绽放的花朵:“王提督大驾光临,李某未能远迎,实感失礼。王提督海涵。”

尽管王之心心中对李若琏并不以为然,但他的脸上依旧挂着和煦的微笑,回应道:“李指挥使太过谦虚了。来人,将礼物呈上。”

话音刚落,两名东厂卫士小心翼翼地抬着一个沉重的箱子走进屋内。

李若琏眼中闪过一丝疑惑:“这是何物?”

王之心语气诚恳,但眼神中却带着一丝狡诈:“这是咱家对李大人晋升的一点心意,不成敬意。”

李若琏本想婉拒,但脑海中突然回想起皇上的密旨:凡有送礼者,一律收下,随后上交。他心中一动,随即点头微笑:“王提督如此厚意,李某若再推辞,便是不识抬举了。不过,我们皆有重责在身,不如直接进入正题。”

王之心朗声一笑,似乎对李若琏的直率颇为欣赏:“李指挥使果然爽快,那咱家就开门见山了。关于成国公朱纯臣的案子,不知李大人有何高见?”

李若琏眉头微蹙:“朱纯臣因欺君之罪被羁押,此事人尽皆知。王提督此问何意?”

王之心轻轻摇头,语气中带着几分挑衅:“以陛下借钱为由,定其欺君之罪,这样的理由,恐怕难以服众。”

李若琏心中一紧,他知道王之心的话中必有深意,沉思片刻后,他缓缓开口:“王提督所言在理,但朝堂之事,非我等所能左右。”

王之心微微一笑,似乎已经看穿了李若琏的心思:“李指挥使乃是明白人,咱家认为,陛下对朱纯臣的处置,并非单纯因为欺君之罪。依咱家之见,朱纯臣极有可能是刺杀陛下的真凶!”

李若琏心中一震,但他迅速平复情绪,冷静回应:“王提督此言差矣,朱纯臣既已被羁押,刺杀一案自然由东厂负责。若王提督有意审理此案,随时可向东厂提调卷宗。”

王之心轻轻摇头,似乎对李若琏的回答并不买账:“李指挥使,咱家此来并非为了审案,只是有几个问题想请教大人。”

“王提督请讲。”李若琏恭敬地回应。

“第一,陛下遇刺前,朱纯臣被困在乾清宫时,是否有人曾去探望过他?”王之心紧盯着李若琏。

李若琏沉思片刻,回答道:“确有此事,乃是前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。”

王之心眼中闪过一丝惊讶,但随即恢复平静,继续问道:“第二,陛下是否曾在李大人面前提及过定国公?”

李若琏摇了摇头:“未曾。”

王之心点了点头,仿佛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:“那李大人觉得,陛下对定国公的态度如何?”

李若琏沉吟道:“陛下对定国公的态度,非我等能揣测。但刺客尸体在定国公府上被发现,此事确实令人费解。”

王之心微微一笑,似乎已经胜券在握:“李指挥使果然聪明。咱家以为,陛下早已认定朱纯臣是刺杀他的凶手,只是苦于没有确凿的证据。而吴孟明,则很可能是朱纯臣的帮凶!”

此言一出,李若琏心中已经不能用震惊来形容了。他没想到王之心竟然如此胆大妄为,公然在他面前诬陷他人。但他深知,此刻必须保持冷静。

王之心站起身来,拍了拍李若琏的肩膀:“李指挥使,咱家今日所言,并非空穴来风。你若愿意与咱家合作,共同查明真相,咱家保证你前途无量。”

李若琏心中冷笑,但他表面上仍旧保持着恭敬:““王提督,我记得吴指挥使曾跟随你们东厂,但结局似乎并不尽如人意,竟然沦为了朱纯臣的帮凶。这,未免有些令人唏嘘。”

王之心听到李若琏的回答,内心微微一震,意识到自己可能过于直白。他迅速调整情绪,转过身来,目光如炬地直视李若琏,语气坚定而有力:“李若琏,你真的认为陛下会信任你们这些能力有限的锦衣卫,还是我们这些忠心耿耿的内臣?”

他稍作停顿,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:“你可以选择不与东厂同行,但请记住,一切后果都将由你一力承担。”说完,王之心昂首阔步,自信满满地离开了房间。

李若琏紧握双拳,目光如炬地注视着王之心的背影,心中涌动着一股复杂的情绪——愤怒、杀意,还有一丝难以言说的不安。

...

在乾清宫的宁静之中,崇祯皇帝正全神贯注地审阅着司礼监送来的题本和奏本。题本虽然不多,但每一本都关系到国家的重大事务;而奏本则堆积如山,数量之多,令人目不暇接。

明朝的奏疏制度严谨而复杂,所有的奏疏首先送至内阁,由内阁大臣审阅并撰写“引黄”和“票拟”。然后,这些奏疏才会呈递给皇帝,由皇帝用红笔进行“批朱”。但在明朝中后期,由于政务繁忙,朱批多由秉笔太监代劳,皇帝只需口头指示。

然而,崇祯皇帝决心亲自掌握批红的权力,他拿起红毛笔,一本本地翻阅着奏疏。王承恩在一旁默默地协助,确保皇帝能够顺畅地审阅。

在审阅完题本后,崇祯皇帝开始处理奏本。第一本奏本便是为成国公求情的,称颂其祖上的功绩,请求皇帝念及旧情,宽恕其罪。接下来的奏本也大多是为朱纯臣求情的言辞。

崇祯皇帝翻阅着这些奏本,心中感到一种沉重的压力。魏藻德已死,成国公朱纯臣、前兵部尚书张缙彦和前户部左侍郎王正治等人的命运尚在未定之中。其中,为朱纯臣求情的奏本最多,其次是张缙彦,而王正治的求情书则寥寥无几。

内阁的票拟意见几乎由李邦华一人主笔。原本票拟权应由内阁大臣共同商议,但到了明朝中后期,这一权力逐渐集中在首辅手中。李邦华的意见十分明确:严惩成国公、处斩张缙彦、灭王正治全族。

$(".noveContent").last().addClass("halfHidden");setTimeout(function(){$(".tips").last().before("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,接着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