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章 跪的最快的永远是那些人

做为马背上的皇帝。

朱元璋深知常遇春和徐达的作用。

太医当下只能调养,全部束手无策。

只因常遇春身体亏空的太严重了。

旧伤未愈,又增新伤,再加上长年累月在前线作战。

身体已经到极限了。

有了此药,就能解决他内心的担忧了。

突然,想到自家老爹之前对于儒家的看法。

再加上如今整个朝堂,无论是武将还是文官都是以儒家自称。

这让他明白,儒家真如老爹所说,自从汉武帝废除百家,独尊儒家之后,已经是一家独大了。

虽然派系还是存在,但独根到底,他们还是儒家。

最近他也在想办法解决此事,但却没有丝毫的破局之法。

跟着自己打天下的老兄弟们,很多都是泥腿子,但后代呢?

连他朱元璋的儿子都是学的儒家学说,更何况以他人呢?

再加上,儒家从汉以后,无论王朝如何更迭,名将,贤相如何替换。

儒家依旧是站在各个王朝有顶端。

再加上异族入侵之后,他们还能心安理得的为他们修降表,这让朱元璋内心更为的不喜。

或许自己老爹,有法子解决如此大患。

“爹,自从你上次说过,独尊儒家与百家争鸣后,我特意去观看过史书。发现这都是歌颂儒家的功绩,而坏处是一点也没说过啊。”

朱五四听完大笑了起来道:“哈哈,史书就是儒家门人修的。皇帝轮流坐,今年到我家。皇帝可以记载他们的污点,但记录儒家的污点,怎么可能现世呢?”

“须知道,无论是记载还是审核,都是儒家门人啊。他们会容许他们的污点出现在史书中?北元儒家还不是站在巅峰?但如今到大明朝,这些文人墨客,有指责过儒家为北元修降表吗?”

“只因他们利益与共,世间学问皆出于儒家,他们都是受益者。”

“流水的王朝,铁打的世家。他们亨受着王朝的权势与优势,但却是跪的最快的一群人。别指望他们对于王朝的忠诚,换个王朝,他们还是站在金字塔的世家,何苦去拼死拼活呢?”

“一切黑锅都会有当朝的皇帝背,但天下大乱,何尝不是各地官员暗中勾结,形成利益链,让天下百姓没有了活路呢?”

朱元璋听完沉默了,只因老爹说的是事实。

他们一家人何尝不是当初活不下去了,才放下锄头,拿起大刀,提着脖子去起事的呢?

而儒家最弱势的却是在秦朝,因为秦以法治国,打破了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平衡。刑不上大夫这种说法,就是被秦朝直接打破的。

但自汉武独尊儒家之后,经历了千年时间,已经根深蒂固,想要重新打破这种局面简直是难上加难。

儒家这么多年的布局,已经深入人心了啊。

无不以成为儒家弟子为荣啊。

“爹,你说的我都懂得,当下整个朝庭除了我们这些泥腿子。其余新生代的全是儒家门人,百家也已经成为儒家的百家了。不知不觉中,儒家已经深深扎根于大明了。咱做为开国之君,又是个嗜杀之人,他们不敢太过于明显。但我观标儿,身上只有王道,而无一丝霸道。”

说完,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。

“普观历史,除了秦朝以法治国。除此之外,历代皆是皇帝与儒家共治天下。”

听完朱元璋的总结,朱五四有些感叹,这是事实,也是最让人无奈的地方。

百家经过儒家的打压,一切主心骨都以儒家为主。

千年以来,仁义道德已经深扎于华夏骨子里了。

但做为后世人,想要在这个封建王朝削弱儒家的影响,还是有办法的。

“重八,你觉得儒家之所以能发展到如今,是因为什么?”

朱元璋想都没想道:“知识与文化,让帝皇不得不依仗他们。”

不得不说,好大儿做为帝皇,眼界还是不错的,直接说出了儒家的依仗。

“不错,想要削弱他们,就得在知识这一方面着手。大明朝得成立自己文化知识,重启百家,一切书籍皆得通过大明认可才能流通于市。”

朱元璋听完有些无奈道:“虽然这可行,但影响不大。”

“普通人学习知识,你可知是通过什么法子学习的?”

“爹,学习得能过拜师,或进入学堂中学习。或自学成才,但这种太少了。”

“重八,现在入朝为官。当下是物尽其用,等统一天下,应该是用科举制吧?”

朱元璋这个早就考虑完善,天下一统肯定是得推行的。

“爹,对的,当下天下还未一统,只能推荐。”

朱五四听完,摇了摇头道:“当下的大明,南方早已文风盛行。而北方却还在战乱中,你觉得一旦推行,北方有优势吗?”

朱元璋听完不由的怔住了,天下大统,以治理国家为主。

北方长期处于战乱中,那有这样的人才呢?

这却是他们一直忽略的问题。

或许,当下朝庭中有人知晓,但却由于私心从未提及。

毕竟,满朝文武南方人居多啊。

这一刻,朱元璋有些头疼,每一朝的利益集团都是在无限的内耗中。

毕竟,资源就那么多,想要占据,就得以党派的形式存在于朝堂之上。

幸好现在还没实施,还有挽救的方法。

“爹,这事咱还真有欠考虑了,你可有解决之法?”

$(".noveContent").last().addClass("halfHidden");setTimeout(function(){$(".tips").last().before("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,接着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