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8章 琵琶曲、东风破!

“东风……破?这是歌名?破,我记得是一种曲调?古代有曲破一说。所以,林夕你这次的新歌,完全走古典音乐路线,抛弃了你《发如雪》上的优势?”

谢葵听到林夕的回答,嘴角抽了抽。

他最担心的事情,感觉还是发生了。

林夕却是表情不变,打趣道:“连‘曲破’谢导你都知道?看来谢导你对华夏古典音乐,了解还是很多的嘛。”

谢葵却是着急了,连忙认真道:“林夕,你真的不能在意那几个所谓专家的说辞!那明显就是深蓝卫视看你的《发如雪》太成功了,故意找人来恶心你。你看看现在网上的评论,绝大部分人都是站在你这边的,觉得你的《发如雪》就是华夏风。而且地位很高,是继往开来的一部作品!”

“而且,就算不说普通听众,你看看华夏风圈子里面的那些代表歌手,是不是几乎都在为你站台?还有网上那个很火的视频,叫邓阳茂的语文老师,是不是也对《发如雪》非常喜爱?”

“所以你真的不要为了那些专门黑你的人,而改变什么!继续保持你的风格,按照《发如雪》的创作方式来创作新歌就行了!”

林夕大致明白谢葵在担心什么,摇头解释道:“谢导,你误会了。我说了,我这首新歌只是稍微会比《发如雪》更加偏向于古典音乐,但并不是彻底走古典音乐的路线。这首新歌《东风破》,等会儿你听听就知道了。”

“放心,我虽然要打脸那几个所谓的砖家,但还不至于被他们捏着鼻子走。这首《东风破》,或许播出后在网上掀起的讨论度、受歌迷喜爱的程度,会比《发如雪》还要更高!”

谢葵却是将信将疑。

‘东风破’这三个字,怎么都感觉不太行的样子啊?

哪像‘发如雪’,歌名就能够透露出很多的内容,比喻也很抽象,非常妙。

“真的?”谢葵忧心忡忡地问道。

“等会儿谢导你听就是了。”林夕满怀自信。

……

林夕怎么能不自信?

前世华语歌坛,《东风破》可是‘新式华夏风’的开山之作,也是华夏风歌曲中,永远站在最巅峰的一首歌。

虽然林夕因为自己的原因和回忆,最喜欢的是《发如雪》这首歌。

但他也不得不承认,不管是词曲,《东风破》都是要比《发如雪》质量更高的。

正是因为《东风破》的存在,华夏风才真正在华语乐坛开始火热,从此成为华语乐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,开始有众多一线、顶尖歌手,开始重视、涉足这个领域。

本来林夕是想将这首歌,留到后面,总决赛再拿出来的。

但现在既然有所谓的砖家要跳出来抨击贬低他,林夕也就顺便提前将《东风破》给搬出来。

歌词不够婉约?

编曲乐器中有太多西方的元素?

正好,《东风破》可以完美的回击这两点,狠狠打脸!

林夕当然也很清楚,是谁在背后搞鬼,往他身上泼污水。

很明显是深蓝卫视,以及《情歌王》的导演组。

那位副导演何饮,之前跑到他公司楼下,天天蹲守他,想要见一面道歉谈和。

结果忽然没了下文,离开之后没过几天,深蓝卫视就安排了一期华夏风的采访,怎么回事已经非常明显了。

肯定是想到了办法对付林夕。

“没关系,让子弹飞一会儿……”

林夕在心里默默地道。

拿出《东风破》只是个开始,接下来等着深蓝卫视的好节目,还排着队呢。

《情歌王》第三季首播收视率打破纪录,超过9%,就以为高枕无忧了吗?

天真!

且等着吧!

……

……

转眼间,又来到了周五晚上。

星沙卫视和中视连袂打造的新音乐综艺节目《华夏风》,第二期顺利开播。

节目录制得也非常顺利,并没有像一开始谢葵想象的那样,为了让林夕创作出更好的作品,不要被网上影响,可以推迟两天。

在原定的时间内,完成了录制。

那自然说明《东风破》这首歌名很奇怪,充满了华夏古典诗词风格的作品,出乎了他的意料。

是的。

在听完林夕现场录制的《东风破》后,谢葵心中的担忧全部消失了。

有的,只剩下狂喜。

林夕再次狠狠冲击了他的认知,再次被妖孽的才华狠狠秀了一把。

他早就清楚林夕的创作能力是当今华语乐坛顶尖,一点也不比老一辈艺术家差。

只是完全没想到,林夕能在被砖家键盘侠刻意摸黑后,跟着节奏走,还能继续创作出如此高质量的新歌。

在听了《东风破》之后,不止是谢葵,整个星沙卫视的高层,都有个底。

即便《情歌王》第三季来势汹汹,首播就破纪录,也不再那么惧怕担忧了。

不过。

除了星沙电视台内部知道录制情况的工作人员。

网上的观众,就不是那么确定坚信了。

在歌迷看来,像《发如雪》这种级别的歌曲,本来要创作出一首就已经非常困难,得需要灵感和运气。即便在同等情况下,想要再写出一首同级别的歌曲,也一件很难办到的事情。

更何况这一周,网上还有人摸黑林夕,各种抠字眼、曲解。

要是林夕在创作新歌的时候,状态受到影响,想要再写出一首《发如雪》质量的新歌,就更难了。

但不管怎么说……

相比第一期,网上关注《华夏风》这个新节目的观众,人数多了不止一倍。

七点半的时间一到,就有无数歌迷第一时间守候在电视机、电脑屏幕前,等待着节目的开始。

邓阳茂就是其中之一,和女儿邓欢欢一起在房间内观看。

“吴友亮终于发挥出他该有的实力了。这一期他新歌歌词的水平,比上周那首《雪夜》高多了!”

邓阳茂听完第一位出场的吴友亮演唱,忍不住开口点评道。

吴友亮作为节目组最大牌、出道最久的天王级别歌手,还是第一个登台演唱。

上期他发挥其实也不差,只是奈何歌词是周浅浅填的,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最后名次成绩很不理想,只拿了个第四名。

这期他新歌的质量提升了不少,于是整体演唱也上了一个层次。

节目不断进行。

邓阳茂时不时和女儿交流谈论,发表自己对于某位歌手、某首新歌的意见。

父女两人的意见,基本都能达成统一。

虎父无犬女。

邓阳茂文学功底深厚,女儿邓欢欢也是从小耳濡目染,小小年纪就能在全国性的诗词大会中杀入决赛,在华夏古典文化上,是很有自己的一套见解和认知的。

“欢欢,发现没有?不止是吴友亮,而是这期整体的水平,似乎都要比第一期更高?”

节目进行大半,邓阳茂发出感慨。

目前已经上台五位歌手演唱完毕了。

只剩下两人。

虽然最重要的重头戏还在后面没上,可是前面的五首歌,却也能大致和上期进行对比。

只要有一定音乐素养和文学素养的听众,就可以很清楚的听出来,第二期《华夏风》的质量,要明显比第一期提升不少。

“我也发现了!”邓欢欢点点头,表示赞同,说道:“特别是汪嘉城,他这期的新歌,好好听啊!我非常喜欢。虽然还是比不上《发如雪》那么令人惊艳,但绝对是一首可以很多年后都还会被人津津乐道的华夏风歌曲!”

“嗯。”邓阳茂点评道:“歌词比上期有一定的进步,虽然不是特别大,但整首歌词也能算得上优秀了。不过,我感觉他最重要的变化,还是在作曲、乐器的搭配上。明显在以华夏传统古典乐器为基础的同时,加入了不少流行音乐的元素,让整首歌的旋律抓耳很多,好听很多。”

邓欢欢掩嘴偷笑道:“看来汪嘉城没说谎。他上周听了林夕的《发如雪》后,受到的感触良多,对于新歌的创作有了很多的灵感和思路,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,原来华夏风还可以这么创作?”

邓阳茂笑了笑:“不止是他,前面的几位歌手,其实也大多是如此。这期的歌曲,在编曲、旋律、抓耳程度上,明显都有提升。十有**,都是受到了上期《发如雪》的启发。”

邓欢欢胳膊放在电脑桌前,双手托腮,看着节目镜头转移到还在休息室的林夕,带着崇拜的语气问道:“林夕这算不算是一己之力,改变了华夏风音乐的格局?”

上周之后,不止邓阳茂对林夕推崇备至,甚至在语文课上给学生放《发如雪》听。

邓欢欢也已经成为了林夕的铁杆歌迷。

“恐怕以后歌手在创作华夏风音乐的时候,都会以《发如雪》为例子了。”邓阳茂猜测,随即又好奇地说:“只是不知道……作为新类型华夏风的开创者,林夕这期会带来什么样的新歌?”

“我有点担心,林夕在创造出了一条康庄大道后,因为一些流言蜚语,受到影响,要回到原来的老路去走?”邓欢欢有些担心。

邓阳茂笑了笑,很自信地说道:“不会的。能够创作出《发如雪》这种级别的歌曲,林夕在华夏古典文化上的造诣之深,是九成九的人都达不到的。以林夕的文学水平和音乐水平,他很清楚的知道,自己是正确的。怎么可能会因为极其个别的人博眼球说一些胡话,就改变自己的风格?”

“你等着看吧,林夕的新歌,肯定还是类似于《发如雪》,风格肯定还是延续他这种‘新式华夏风’,不会有多大改变。”

“问题只在于,他这周创作新歌的状态时,有没有创作《发如雪》时那么好。”

“毕竟要写出一首能够流传多年的封神歌曲,是很吃状态的。没有哪一位诗人,也没有哪一位音乐人,能够保证自己写出的作品,每一首都是巅峰。古往今来,都没人能做到!”

邓欢欢听到自己老父亲这么笃定,心里也基本认可了。

看来今晚还能听到一首类似于《发如雪》半‘伟大’的作品。

在父女两人的交谈中。

第六位歌手何飞鸿上场。

被誉为古装第一美人的何飞鸿,这次发挥也不错。

除了她依然飘然出尘的古装扮相之外,新歌也明显带了一点‘林夕’的痕迹,与上周有所改变。

可能改变没有汪嘉城那么大、那么明显,但整体而言还是提升了,让很多观众发出了感叹。

等到何飞鸿下场之后。

在更大的惊呼和期待中,林夕作为最后一位歌手,终于登上了舞台。

此刻星沙电视台的观众人数,也在这一刻迎来了巅峰。

“东风破?”

在一阵悠扬的琴声中,电视上浮现出三个字的歌名,满怀期待的邓阳茂眼神微微一愣,下意识地道:“琵琶曲?”

邓欢欢这一点就真的不懂了,问道:“老爸,东风破是什么意思?我怎么感觉有点像是古代的词牌名?但我似乎也不记得有哪一首著名诗词的词牌名,叫做‘东风破’?”

作为诗词大会决赛选手的她,几乎稍微有点名气的诗词,她都能背诵。

但她背过很多词牌名,比如卜算子、浣溪沙、忆江南、如梦令、长相思、一剪梅、青玉案、江城子、渔家傲、苏幕遮、丑奴儿、虞美人、西江月……

她知道的词牌名,至少有数十种。

可从来没听说过‘东风破’。

但是这三个字的含义和解构,下意识的又让她想到了词牌名。

直觉告诉她,这三个字大概率是词牌名。

果然,邓阳茂点头说道:“这的确是两宋时期的一个小众‘词牌名’,但几乎没有诗词流传下来。因为这个词牌名,据传本是一个琵琶曲……林夕怎么会想到以这个微歌名的?难道说,他真要改变风格,写一首真正古典类型的歌词?”

刚才他还在信誓旦旦地说,以林夕的文学造诣,心中有数得很,不会被几个砖家的意见而左右。

结果没多久,林夕就苗头不对了。

要是林夕真的放弃了自己开创的大道,转而写古曲,那可真的就很不明智了。(本章完)